晶体化学指南
晶体摄影篇

一、前情提要

本教程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手机进行晶体摄影,重点讲解小米手机的专业模式操作及应用。对于苹果手机,也可借助 Halide、ProCam 等第三方软件实现类似功能。内容来源于冰冰、蜉蝣I君、紫色硫酸铜、mo(有改动)

二、手机操作指南

2.1 启用专业模式

首先,在相机中找到并切换专业模式。以小米手机为例,操作路径如下:
相机/设置/自定义相机/功能布局/专业

2.2 启用专业模式后的参数设置

打开专业模式后应出现以下参数:

wb (白平衡)
调节冷暖色调,数值越大,色调偏暖,反之则偏冷。根据个人喜好,您可以调节为暖色调以突出复古感,或冷色调以强调科技感
f (焦距)
焦距参数越小,镜头对焦距离越近;越大,焦距越远。确保对焦清晰即可。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启用峰值对焦辅助功能
s (曝光时长)
曝光时长决定了拍摄时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曝光时间越短,照片越暗;越长,照片越亮。注意,曝光时间过长时,任何震动或移动都会导致模糊,因此建议在强光下拍摄,并尽量缩短曝光时长以确保清晰。如果使用的灯光频率与曝光时长相同,可能会出现干涉纹理,影响图像质量,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曝光时长
iso (感光度)
与曝光时长类似,iso控制图像的亮度。iso值越高,图像亮度越高,但可能引入噪点。建议在光线充足时,保持iso值较低,以减少噪点的出现
ev (曝光补偿)
调整曝光量
lens (镜头选择)
切换多镜头手机的不同镜头

三、拍摄角度与物体摆放

3.1 拍摄技巧

水平拍摄
将拍摄物放置在纸上,在自然光下让手机和拍摄物处于同一水平线拍摄
较高物品
建议使用仰视或俯视的角度拍摄,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小物品
可使物体置入镜头中央以突出主体(可打开三分线做辅助定位)

3.2 常见的构图方式

常见的构图类型有:填充构图、框架构图、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引导线构图、对称构图和三分法构图。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仅特别介绍三分法构图

3.3 三分法构图(推荐)

三分法,又称井字构图或九宫格构图,是将画面分成九个小块的构图方法,具体做法是将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交织在画面中,形成三个区域。可以将拍摄主体放置在这些交点上,使得构图更为平衡和自然

三分法构图示例

图源:冰冰

三分法构图示例

图源:冰冰

四、拍摄背景

背景的选择影响晶体的透明度和层次感。这里依据个人喜好选择即可

磨砂背景
柔和反光,增强晶体质感
镜面背景
可形成倒影,提高艺术感
书本背景
印刷文字可展现晶体的透明度,并增加景深
干花、桌布、细沙
增强画面氛围,适合创意摄影

五、拍摄光源

5.1 自然光

自然光(太阳光)是晶体摄影的理想光源

最佳拍摄时间
建议选择午后,光线充足但较柔和
利用窗户光线
可在窗台拍摄,若光照过强,可用窗帘进行柔化

5.2 人造光

当自然光不足时,可使用人造光源,如摄影补光灯、外接闪光灯、手电筒等

逆光
让光源从晶体背后照射,增强晶莹剔透的质感
侧逆光
从侧后方照射,使晶体轮廓更加立体,提高空间感
柔光技巧
若手电筒光源过强,可用纸巾遮挡,使光线更柔和

六、提升拍摄质量的设备推荐

6.1 外置微距镜头

手机微距拍摄通常受限,推荐使用微距外接镜头,如 Apexel 10x/15x,提升细节表现力

6.2 三脚架与稳定设备

避免手持拍摄的抖动问题,建议使用 Ulanzi MT-08 或者桌面小型三脚架,提高曝光稳定性

6.3 偏振镜(CPL)

可减少玻璃表面反光,增强晶体对比度,使内部结构更清晰

6.4 RAW 格式拍摄

部分手机支持 RAW 拍摄模式(如 iPhone、三星、小米高端机型),便于后期处理降噪、调整曝光等

七、后期处理

7.1 软体合成

当拍摄物体较大,微距无法完整对焦时,可以尝试使用软体Helicon Focus进行景深合成。这样可以确保拍摄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能保持清晰

7.2 去除噪点

软件降噪
可以使用Lightroom或Snapseed的降噪功能,降低高ISO带来的颗粒感
长曝光降噪
部分手机或相机有"长曝光降噪"选项,可减少长时间曝光带来的热噪点
RAW格式拍摄
如果手机支持RAW格式,后期处理时可以更精准地降噪和调整曝光
脚架与ps
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不动,拍5~6张在使用photoshop里的平均值或中间值堆栈

此法更为有效去除噪点且更还原细节

八、大佬设备推荐

高像素相机

高端旗舰性价比推荐
Sony a7r2
高端旗舰性能推荐
Sony a7r5、Canon 5D3
中端性价比推荐
Sony 6400、Canon r100
资金充裕推荐
哈苏X2D、富士gfx

"拍得好看是次要,做得好看才是主要。"

—— mo